爱在这里

期次:第2135期    作者:□ 孙红岩   查看:101

  对于一个1分钟可以轻松打100多字的人来说,只要心里有想写的文字,个把小时敲完一篇自己满意的文字并不是难事。
  可是,这次不同。这次是写给你30岁生日的文字,太多的感触和思绪相互缠绕,我的心里全是你,却无从下笔。标题起了一个又一个;文章开个头,再开个头;电脑打开、关闭,再打开。安静的夜里,手提电脑的光标一闪一闪,在等待我运指如飞。
  而我,怔愣在电脑旁,一分钟打不出几个字。清茶喝了一杯又一杯,却无法化成文思泉涌。是无话对你说么?不,是太想写你,太想准确写出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意。可是,知道么?一想到你,我就有“近乡情怯”的羞涩和退避。
  记得9年前的我,刚从打字员的岗位上下来。除了会打字,我一无所长。人人都说:“人过三十不学艺。”而那一年,我已31岁。
  说起来惭愧,当打字员的10年光阴里,我和你相互隔膜,互不理睬。我每天敲敲打打的,都是公文或者别人的文字。我不看你,视你如浮云。而你,虽躲得远远的,却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,沉默地等待,等我有一天觉醒之后,主动去爱你。
  你赢了———我开始尝试写新闻时,对新闻知识一无所知。此时,我终于意识到你的存在。那些日子,白天正常上班,即使有空,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向你“请教”,只怕自己的努力没有用,徒增别人的笑料。于是,我把你请回家,无数个深夜,家人在沉睡,我在客厅埋头苦学。
  近乎疯狂地学习,让我终于读懂了你。你这个不说话的老师,称职地领我走进新闻写作这扇大门。于是,试着采访,试着写稿,试着走近你。你不娇惯我,宁愿看我磕磕绊绊地蹒跚,也不肯放低自己的要求。面对“冷若冰霜”的你,我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。采访时风刮雨淋算什么,写稿时熬到半夜算什么,投稿后石沉大海算什么,既然下决心爱上你,我就不怕困难和考验。
  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一个多月后,终于有一天,我通过了你的考验,第一篇小稿件发在了你的《农网时空》版面上。那个稿件只有百余字,但却像心仪已久的老师的一句贴心鼓励,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和决心。
  从那之后,世界忽然给我打开了一扇窗,所有的勤奋和努力终于有了集中的收获———隔三差五,便有新闻稿件见诸报端。就这样,一边学习,一边写稿,因为和你在一起,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。渐渐地,不再满足“小豆腐块”,我可以为你写长长的通讯稿件了。你是严肃认真的,但从不忽视我的努力。自从开始写稿,我每一年都是你的优秀通讯员。2006年,名不见经传的我入围你的“十佳”通讯员。2008年,我成为你的记者。你接纳了我,不仅给我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,还给我肯定,给我掌声,我的每一次进步,都离不开你的帮助和支持。从此,我这样一个自卑、悲观、不肯喜欢自己的人,在文字里找到了自信,树立了乐观向上的心态。
  一直喜欢散文,但没有遇到你之前,我不知道自己会写散文。所以,当我试着将自己的生活感悟诉诸文字投给你时,心里颇为忐忑不安。又想,即使你拒绝,我也不会气馁,因为每一次写散文,对我来说,不仅是一次心灵的SPA,还体会到“以我手写我心”的快乐。纵然不发表,我也愿意一直写下去。我不知道,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。你爱惜每一个努力上进的人,从不吝啬为喜欢文字的人提供舞台。我写文字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,投稿的范围越来越大。后来,我的文字不仅在《河南日报》、《大河报》、《郑州日报》等省内报纸上发表,有的还发表在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北京晨报》上,甚至被转载到《读者》、《微型小说选刊》等杂志上。没有你,我不会有这些进步。
  每次坐车去郑州,路过绿城广场时,有一处地方仿佛含着光,总会久久地牵引着我的视线。我告诉儿子:“看!《河南电力报》就在那儿!”知道么?对于我们这些写字的人来说,你在的地方,光明就在,美好就在。
  今年,亲爱的你30岁,正值“青年”。而我,已经40岁,人到中年。9年的相知相伴,你已从老师转化成了朋友,又从朋友转化成了精神的伴侣。现在,让我悄悄告诉你,遇到你,爱上你,是我一辈子的幸运和幸福。对你,我不说感谢。我愿意守护你的成长,和你不离不弃。
  你的生日,让我也默默地许一个愿:再过40年,待我80岁的时候,希望自己还能对你说:爱在这里……